《乘风破浪》影评 不是对现实妥协而是和自己和解

编辑:东方女性2017-02-16 10:29大陆娱乐
字体:
浏览:71次

  《乘风破浪》影评,《乘风破浪》一听名字特别有气势,其实这部电影特别温情。正如主演邓超在映前发布会所说,这是春节档最合家欢的一部喜剧,特别适合成年孩子与父母一起观看。

  整个故事是围绕邓超饰演的徐太浪展开的。据韩寒所说,因为他有一个朋友叫徐浪,觉得直接搬朋友名字不太合适所以加了一个字,电影中的角色就变成了徐太浪。同样取名于真实生活的还有电影里彭于晏的狗木木,韩寒养的第一条金毛就叫这个名字,得过狗瘟,后来活下来了,有点瘫,活了十多年。

  韩寒对过去生活的依恋、长情不仅仅体验在他导演的电影角色名字,还体现在整个故事背景。《乘风破浪》整个故事都在亭林镇里发生,这是韩寒故乡的名字,实际场景是上海周边四个镇凑起来拍的。他还打趣地说过,如果想象的画面找不到,肯定是离家不够近,就像《乱世佳人》的郝思嘉最后回到了生她养她的塔拉一样。亭林镇这个地方,已经成为韩寒的印记,是他建构的一个魔幻现实主义的独立世界,充满了旧时光的印记,录像带、BB机、香港电影、白日梦、小镇青年,极具乌托邦的意味。

《乘风破浪》影评

  包括电影里每一个主要角色的名字:徐正太、徐太浪、小花、小马、六一等等,都有点像小学生写作文起的名字。看似非常随意,但又貌似很有含义。徐正太(彭于晏)是一个长不大的少年,徐太浪性子浪荡,小花的确美貌如花,小马心有野马,六一是个儿童,名如各人。

  电影发生在1998年。韩寒的解释是:因为还原98年好一点,还原再之前,美术的工作会大很多。没有那么大差别的情况下,那个年代会更好一点,那是移动互联网刚要起来的时候。当然会有一些怀念或者个人的一些小的因素在里面,肯定会有,或多或少,每个导演都会放一些自己情感在里面。但我认为这暗藏被遗忘的时光的意味,1997年香港回归,1999年迎接到新千年,似乎1998年显得黯淡无光、可有可无。

  也有评论人指出1998年是韩寒重要转折前的一年,韩寒在1999年拿到了第一届新概念作文大赛的一等奖,2000年他就退学了。 在1998年的他,会感觉到一年两年后生活的巨变吗?

  相对于韩寒导演处女作《后会无期》的出走,《乘风破浪》的主题是回归。《后会无期》最终看到的韩寒文字风格版的电影,单独成句的台词,非整体的影像;而这次的《乘风破浪》明显是一个完整的电影故事,没有那么Word文档电影,很多个镜头有借鉴经典电影,但值得赞赏,个人偏爱里面最好的巷子戏,非常带感。

  最有意思的是,留意到《乘风破浪》的打斗戏,竟然是用猪肉、锅碗瓢盆来当武器,生活化、漫画感又略带幽默讽刺色彩。让人觉得这场电影只是导演世界里的南柯一梦,我们是不小心驻足观看。

  这部电影上映前,媒体、观众围绕两个问题热议:

  1、《乘风破浪》是不是直男癌价值观电影?

  首先,一直不提倡将创作者个人私生活与作品挂钩,就像我认为文学作品与政治应该分开。关于近日热议的直男癌《乘风破浪》主题歌,还真的是剧情需要。在电影里,这首歌完全不是大家现在讨论的这个意思,甚至在电影情景里听到这首歌特别有爱。我也不知道现在的群众怎么这么敏感、容易被煽动,希望大家理智去看待每个热议话题。

  至于韩寒本人是这样回应的:首先我不大赞同动不动什么癌,什么婊,互相给身上贴标签。另外一点这首歌是日本一首歌,八十年代非常流行的一首歌,歌唱环境就是结婚之前的环境。‘我之前有些话对你说,你要睡的比我早,起的比我晚,老婆我这个家全靠你,只有你。’但其实一个男的在一个女人面前说我是没有本领的人,这个家全靠你,我感受到的是对一个女人的深爱。

韩寒是不是变了

  2、韩寒是不是变了?

  世界万物是变化的,不存在不变的东西。韩寒不再是那个《像少年啦飞驰》,他现在是父亲、丈夫、导演、编剧、作家,有自己的媒体、出版社、电影公司;他也不再是那个被全世界质疑、甚至批判的那个少年,不可否认他已经成为文化产业界的杰出人士,甚至是制定行业规则的老大。

  我觉得《乘风破浪》一定程度上在说韩寒他自己。徐正太(彭于晏)是年少轻狂、小镇青年的韩寒,徐太浪(邓超)是见过世面、扬名立万后的韩寒。所以,这部电影与其说韩寒地现实妥协,更是他与自己的和解。

  蒋方舟最近说:少年成名的坏处就是,你稍微表现出一种温柔,大家就会觉得你妥协了。基本每一年特别懒的媒体都会说,韩寒和解了。我觉得这里妥协和解的意思要厘定好,并不是认输、投降,更多的是成长后的自我觉悟或选择。(来源:Mtime时光网 ID:陈锦庄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