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科洛弗道10号》悬疑紧凑吊观众胃口

编辑:东方女性2016-04-14 14:45欧美电影资讯
字体:
浏览:87次

  《科洛弗道10号》剧照

  马特·里夫斯的 科洛弗档案 带着它的观众进入了另一个斗争时空,加入了一场与哥斯拉一样生物的战争,捍卫纽约市。连续不断的幽闭镜头和整体制作精良的伪纪录片风格,让观众更生紧张之意,随之而来的压抑感也让人更有身临其境之感。

  作为续集,《科洛弗道10号》更是缩小了拍摄场景,制造了压抑、救生艇式的故事,而与封闭的地下室环境对比的,是地下室钢门外的世界末日场景。

  有些观众可能已经知道,《科洛弗道10号》并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续集,尽管各大宣传和影院广告都打着科洛弗档案续集的名义来包装它,但影片内容实则相差甚远。

  有影迷在《科洛弗道10号》电影和原始脚本上进行了比较,由丹‧崔切伯格导演的影片,与达米恩-查泽雷编剧的原版脚本究竟有什么不同之处呢?让我们来一一细数。

  在原始脚本和最终版影片中主要的不同点,在于人物刻画方面,他们不同的个性以及性格对于故事发展的影响。举例来说,在脚本中的米歇尔(玛丽·伊丽莎白·文斯蒂德)是一个18岁的大学生,而并非已订婚并且将要成为时装设计师的成熟女性。

  身陷地窖的米歇尔,在原脚本中也被描绘得更加犹豫和无奈,而在影片中则更为激进与紧张,她不断伺机逃跑,却发现外面有更可怕的危险。在影片中,她也不断尝试撬开地堡大门,并通过爬通风管道来修复空气过滤系统,以及不断地质疑绑架者的俘虏动机。与原脚本中的无奈形象相距甚远。

  霍华德(约翰·古德曼)更是这两个剧本发展的关键人物设定。在最初的脚本中,霍华德被设定为是正在戒酒中(而不是在电影中呈现的醉醺醺的醉汉形象),并且受到更多的同情。埃米特(或在原来的剧本中称作内特),指控他杀害了他的妻子和捏造了一个女儿,但这些仅仅是让米歇尔与霍华德为敌的伎俩。但在脚本最终设定的是,霍华德在酒后驾车事故中无意杀死了他的妻子,失去了女儿的监护权。而在影片中,他确实是有一个分居的妻子和女儿住在芝加哥。我们还发现,电影中霍华德是失去意识后被搬进地窖的,最终绑架了一个捏造的假女儿,并在试图逃跑时杀了她。

  埃米特(或内特),由约翰·加拉格尔扮演,也是在最初脚本和电影成品中有很大不同。在脚本中,他显然从一开始就是侵略者的身份,从字面和比喻形象上都可以彰显,他甚至通过两面派手段来确保米歇尔的感情。然而事实上,电影版本的埃米特,指证了霍华德,使他失去了他女儿的监护权,而这一切都是因为霍华德欠了他一笔钱。埃米特的电影版本更显稳重,并始终对霍华德有所隔阂。

  总体而言,电影版本与原脚本整体基调一致,也将三位主角人物间的紧张氛围发挥至极。

  在影片中的另一个看似微不足道,但却极尽张力的重要元素(这在原脚本是缺失的)就是 “快乐家族” 的概念。三个俘虏喝酒和玩游戏在一起,这种欢乐而轻松的氛围,不仅是他们身边的恐怖一个很好的喘息之机,但在表面之下的东西开始瓦解后,它也为最终悲剧时添加了浓墨重彩的一笔。

  最后,无论原脚本和电影拍摄的最终成品差异有多少,这样一个悬疑而紧吊观众胃口的故事情节,已经让一大批人蠢蠢欲动。